6月20日上午,应我校邀请,国家海外人才计划入选者、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22—2023连续入选)、“狮山硕彦计划”拔尖人才A岗、我校动物疫病诊断中心主任李文涛教授,在5511会议室作题为“唾液酸参与动物重要冠状病毒入侵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的学术报告。校内近100余名师生现场聆听,报告会由单糖中心胡祥国教授主持。
在开场致辞中胡老师表示,李文涛教授是国际顶尖兽医学院“双博士”背景中成长起来的青年领军学者。他以第一/通讯作者在PNAS、Nat. Commun.、Sci. Adv.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总引用逾8700次,H-index 38,9篇入选ESI高被引,授权发明专利7项(含国际专利1项),参与获批国家新兽药证书2项。

报告伊始,李文涛以“One Health”理念切入,强调70%以上人类新发传染病源于动物,而冠状病毒因其RNA聚合酶高错配率与重组频率,成为跨种传播的“典范”。他回顾了2003年SARS、2012年MERS、2019年SARS-CoV-2的三次冠状病毒全球暴发,指出“找到受体、锁定中间宿主、评估跨种风险”是防控关口前移的核心科学问题。随后,李文涛系统分享了他们最新研究进展:团队以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MERS-CoV)和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为例详细阐述了其受体及辅助受体的鉴定、以及跨宿主传播的相关研究工作。在MERS-CoV辅助受体的研究中,团队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MERS-CoV能结合骆驼的DPP4,并在骆驼体内持续增殖但并不引起发病,因此证实骆驼是MERS-CoV的中间宿主。同时研究还发现,MERS-CoV与唾液酸的结合亲和力低,但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唾液酸在MERS-CoV感染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PDCoV受体研究方面,团队首先证实了猪的氨基肽酶(pAPN)是该病毒入侵的重要受体。此外,通过大量分析蝙蝠、人、猪、禽类的等物种的APN高级结构,他们推测PDCoV同时可以结合这些物种的APN,在此基础上,他们采用一系列实验证实了这一推测。因此认为,从PDCoV与APN受体结合特性判断,该病毒具有跨宿主传播的风险。

报告结束后,师生们踊跃提问、深入交流,纷纷表示开阔了学术视野、厘清了科研思路,在选题凝练、实验设计和产业对接等方面均获显著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