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湖论坛】杨晓瑜---动力学拆分的新策略与应用。4月27日下午,上海科技大学杨晓瑜教授应邀在我校瑶湖校区化学化工学院会议室举行了题为“动力学拆分的新策略与应用”的学术报告,约150名师生代表参加了此次讲座。

在本次报告中,杨晓瑜教授主要介绍了他的课题组在动力学拆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1. 针对具有三个α-非氢取代基的叔醇和α-叔胺,这类分子的动力学拆分反应具有较大的挑战性。杨教授介绍了使用手性Brønsted酸催化剂开发的新策略,成功实现了这些挑战性分子的高效动力学拆分;2. 通过手性磷酸催化的分子内不对称环化反应和羟基诱导的不对称烯胺-亚胺互变异构,他的团队完成了2-氨基烯丙基叔醇和2-氨基苄叔醇的高效动力学拆分,并实现了具有四取代手性中心杂环的直接不对称合成;3. 杨教授还介绍了他们团队开发的导向氨基远程动力学拆分的新策略,利用手性催化剂对导向氨基手性立体环境的识别和控制,发展了新颖的芳胺动力学拆分反应。此外,她们还利用手性磷酸催化芳胺的不对称亲电胺化反应,首次实现了一系列环状和非环状α-叔胺的高效动力学拆分,以及将其应用于具有轴手性、平面手性和固有手性芳胺的不对称构建。

报告结束后,现场的老师和同学对动力学拆分的机理及其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提问和讨论。杨晓瑜,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学士(2007年)和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博士(2012年,导师俞飚研究员),2013-201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合作导师Dean Toste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6月入职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主要从事不对称催化和糖化学研究。迄今以(共同)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Science、JACS、Angew Chem、Nature Commun.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多篇,被引2000余次。先后获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2017)、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22)、上海市浦江人才(2017)、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2020)等荣誉。